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家庭中心社工實務
Family-centered Social Work Practice 
開課學期
110-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鄭麗珍 
課號
SW7012 
課程識別碼
330 M151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2,3,4(9:10~12:10) 
上課地點
社211 
備註
限碩士班以上 且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101SW7012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因應學校防疫政策,本門課前三週將採用Microsoft Teams進行線上課程,請同學預先熟悉軟體操作,並請準時上線,避免影響課程進行。(上線時間:09:00-09:20)
★課程連結:
★加選規則:欲加選的同學,請務必出席第一堂課,並於課程開始及結束時於Teams留言簽到退,簽退時請一併留下姓名及email,將另寄發授權碼。考量往後回歸實體課程,在符合防疫規範下,若欲加選人數超過教室可容納人數之上限,將於第一堂課說明篩選方式。

台灣社會近年來受到外在政治經濟環境的快速變遷,家庭逐漸縮小化、核心化,生活於其中的家庭成員面臨不同程度和類型的新困境與新挑戰,直接衝擊家庭內的成員的適應功能與生活福祉,長期以降甚至阻礙其未來的身心發展與生活機會。面對今日家庭所經歷的種種適應困境與挑戰,社會工作實務工作取向更重視採取「以家庭為中心」的處置觀點,主張不論間接或直接的社會工作方法,不論介入的焦點是家庭內的個人或家庭整體,皆應以「家庭」作為介入的焦點或脈絡,俾利於家庭內的成員順利因應社會變遷所帶來的不適應發展。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目標在使學生熟悉「以家庭為中心實務工作」的理論架構、評量方法與介入計畫,期待建構學生學習有系統、有創意的家庭介入與處置的知能。本課程的進行將採用專題討論的形式,除了課程講授、口頭報告、專題討論外,並期待學生經由實際個案分析與角色扮演方式學習與體會家庭處置之工作流程與工作方法。為達學習目標,學生應事先預習、口頭報告、參與討論,並與完成指定的個案計畫和角色扮演作業,在做中學的歷程中學習與家庭工作的方法。 
課程要求
待補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每週皆有指定閱讀文獻,請看各週的上課大綱。如果是期刊論文,會直接上傳NTU COOL,已經學生下載,但課本除外。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出席與討論 
15% 
 
2. 
敘說我的家庭故事 
10% 
每位同學從沈澱與整理的方式敘說個人的家庭故事,建議的內容:家庭的歷史(家族的原生地、家庭傳統的代間傳承三代關係)、目前家庭的組成(家庭結構或關係動力)、家庭的社經背景、值得一提的成長事件、值得一提的家庭事件、其他特殊事件等,如有需要,請進行家人訪談。這份報告只有老師會閱讀到,請盡情發揮,字數以不超過3,000字為準,並請於110年11月30日繳交。 
3. 
心得分享報告(@8) 
40% 
根據指定閱讀文獻,繳交一份心得報告,並於課堂討論。依據指定主題,進行書面報告,並於課堂中討論或演練。 
4. 
口頭報告(#4-1=3) 
15% 
依據指定主題,進行書面報告,並於課堂中進行口頭報告或演練。 
5. 
期末報告 
20% 
請於111年1月15日以前上NTU COOL繳交一份完整的家庭個案分析與介入設計的報告。如無法按時繳交,應事先告知。 
6. 
加分作業#1&2 
0% 
11/03的「用愛包圍」家庭服務方案及12/29的「家庭團隊會議」,書寫1頁為準,並請於111年1月11日繳交完成。(5分)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9/28  課程說明;共識溝通,上課架構與理念。家庭中心實務的歷史
課堂活動:講演。
1.「家庭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的歷史之關連何在?
2. 我對家庭社會工作方法有興趣的理由為何?關注某特定家庭人口群的理由為何? 
第2週
10/05  我的家庭、你的家庭
1. 我的家庭圖像為何?「我的家庭」和別人的家庭一樣嗎?特殊性與共通性在哪裡?
2.「我的家庭」是多元家庭嗎?什麼是「多元家庭」呢?
3. 社會工作實務為什麼會採取「以家庭中心」的工作取向呢?
課堂活動:演講與討論

※指定閱讀文獻:鄭麗珍,第12章:家庭社會工作,收錄在呂寶靜主編的「社會工作與台灣社會」,p. 308-337,第三版,高雄市:巨流圖書公司。 
第3週
10/12  家庭政策與家庭變遷(Family policy and changing families)
1. 台灣的「家庭」經歷了什麼樣的社會變遷?對家庭的影響為何?
2. 台灣有支持「家庭」的政策嗎?家庭政策對社會工作之實施的影響為何?
課堂活動:介紹社安網與討論

※指定閱讀文獻:
林萬億(2002)台灣的家庭變遷與家庭政策,台大社會工作學刊,6:35-88。
許雅惠(2000)家庭政策之兩難─從傳統意識型態出發,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4(1):237-289。
謝文宜(2009)從台灣社會婚姻與家庭變遷談諮商輔導面對的挑戰,諮商與輔導,第280期,第26-30頁。

●指定作業#P1:選擇一個你有興趣的家庭議題或家庭類型,並搜尋一個和這個家庭議題或類型有關的「家庭政策」,摘要彙整政策對於家庭議題的重點及評論這項政策在回應家庭需要方面的優勢和挑戰。(10/25上傳至COOL,1-2頁) 
第4週
10/19  家庭中心實務的形貌(What is family-centered practice?)
1. 何謂「家庭中心」的實務取向?為什麼要採取這個取向?
2.「家庭中心」實務取向的歷史發展?該取向的處遇流程和目標?基本的信念和原則?
課堂活動:心得分享與討論

※指定閱讀文獻:
McCroskey, J. and Meezan, W. (1988). Family-Centered Services: Approaches and effectiveness, The Future of Children, 8(1) : 54-71.
Madsen, W. (2009). Collaborative helping: A practice framework for family-centered services, Family Process, 48(1): 103-116.

●指定作業:選擇上述文獻之一,繳交心得報告(1頁為限),於課堂分享(@1) 
第5週
10/27  指定作業#P1的口頭報告:家庭人口群的問題與家庭政策分析
課堂活動:介紹社安網與口頭討論各口頭報告

●指定作業:論述你所關注家庭人口群的特性與問題(有中英文獻佐證為佳)(#P1) 
第6週
11/02  家庭中心實務的理論架構(一)生態取向的家庭資源環境分析(An epistemological framework to ecological resources)
1.「生態系統理論」在理解家庭資源方面的論述為何?
2. 生活於資源匱乏不足或無法連線的家庭圖像與經驗為何?
指定活動:心得分享與討論

※指定閱讀文獻:
Gasker, J. and Vafeas, J. (2010) The family-in-environment: A new perspective on generalist social work practi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Social Sciences, 5(2): 291-303.
Ungar, M. (2002) A deeper, more social ecological social work practic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6(3): 480-497.
 Anderson-Butcher, D. & Ashton, D. (2004) Innovative models of collaboration to serve children, youths,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Children & School, 26(1): 39-53.

●指定作業:選擇上述文獻之一,繳交心得報告(1頁為限),於課堂分享(@2)

*11/03(三)上午
專題演講:專家介紹「用愛包圍」家庭服務方案,繳交心得報告(加分作業#1) 
第7週
11/09  家庭中心實務的理論架構(二):家庭系統取向的分析(An epistemological framework to family system)
1. 「家庭系統理論」在理解家庭內動力的流動有何論述?
2. 家庭系統理論隱含的介入方法論為何?
課堂活動:心得分享與討論

※指定閱讀文獻:
Merlo, J. (2011) Contextual influences on the individual life course: Building a research frame work for social epidemiology.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20(1): 109-118.
Cunningham, J. M. and Booth Jr., R. A. (2008) Practice with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A specialty of clinical social work. Child & Adolescent Social Work Journal, 25: 347-365.
劉瓊英和黃漢耀譯的「學習家族治療」,台北:心靈工作坊。

●指定作業:選擇上述文獻之一,繳交心得報告(1頁為限),於課堂分享(@3) 
第8週
11/16  家庭社會工作理論(三):家庭生命發展階段與壓力因應分析
課堂活動:演講與討論。
1. 「家庭生命週期」的發展階段與任務為何?生命週期的生活壓力事件有哪些?
2. 「生命歷程理論」在理解個人與家庭有何助益?關鍵事件與生涯位置的影響為何?

※指定閱讀文獻:
O’Rand, A. M. and Krecker, M. L. (1990) Concepts of the life cycle: Their history, meanings, and us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6(1): 241-262.
Erickson, M. J. (1998) Revisioning the family life cycles theory and paradigms in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6: 341-356.
謝秀芬的書,第4章「家庭社會工作的理論架構」,第101-132頁。

●指定作業:選擇上述文獻之一,繳交心得報告(1頁為限),於課堂分享(@4)

●指定作業#P2:請敘說我的家庭故事,包括家庭的歷史、目前家庭組成的特色、家庭的社經背景、造就今天的你、值得一提的家庭事件等,最後可附上你的嬰兒照影本。(11/30上傳COOL,2-4頁)。 
第9週
11/23  家庭社會工作的技巧(一):建立關係
課堂活動:心得分享與角色扮演。
1. 家庭社工人員與個案家庭如何與家庭建立工作關係?
2. 非志願個案或困難個案的特色為何?家庭社工人員如何與他們建立工作關係?
3. 角色扮演:練習同理傾聽和關係建立。

※指定閱讀文獻:
Rylee Melchiorre and Jo-Ann Vis, (2013. Engagement strategies and change: an intentional practice response for the child welfare worker in cases of domestic violence. Child and Family Social Work, 18: 487–495.
Ignacio Navarro, (2014). Family Engagement in “Voluntary”Child Welfare Services: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Families under Differential Response Referrals in California. Child Welfare, 93 (3): 23-45.
Madsen, William C, (2009). Collaborative Helping: A Practice Framework for Family-Centered Services. Family Process; 48(1): 103-116.

●指定作業:選擇上述文獻之一,繳交心得報告(1頁為限),於課堂分享(@5) 
第10週
11/30  家庭社會工作的技巧(二):家庭問題的診斷與預估(diagnosis and assessment)─資料蒐集過程之練習
1. 資料蒐集的方法有那些?各方法應注意的事項為何?
2. 家庭的主述問題為何?診斷與預估的歷程及工具為何?
3. 如何選定所欲介入的問題與目標?如何測量所欲介入的問題與目標?
課堂活動:心得分享與討論

※指定閱讀文獻:
Nissen, P. (2011) Theory- and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 Practice-based evidence-integrating positive psychology into a clinica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model and how to measure outcome. Psychology Research, 1(2): 91-105.
Allen, S. F. and Tracy, E. M. (2008) Developing stud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hom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on, 44 (1): 125-143.
楊筱華譯「動機式晤談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指定作業:選擇上述文獻之一,繳交心得報告(1頁為限),於課堂分享(@6)
●指定作業#P3:尋找一個你彙整好的個案案例,並提出該案例的家庭預估之內容,並於下週進行口頭報告。(12/06上傳至COOL,1-2頁)報告內容應包括:
1. 機構名稱與工作人員在機構的角色。
蒐集家庭故事的資料及瞭解家庭的主述問題。
2.運用各種預估工具或方法來進行家庭問題的診斷與分析,準備示範資料蒐集過程。
3.選定所欲介入的焦點問題,並陳述選擇該介入目標的理由。 
第11週
12/07  家庭社會工作的技巧(三):家庭問題的分析和預估之案例演練
課堂活動:指定作業#P3的口頭報告,個人提出案例報告(書面),並於課堂示範資料蒐集的歷程及分析結果。 
第12週
12/14  家庭問題的介入設計(四):介入取向的選定
1. 如果家庭的問題是出在資源的不足或無法連結,如何動員與協調「家庭」內外的資源網絡來增加家庭的因應能力呢?
2. 如果家庭的問題是出在家庭系統的失衡或疏離,如何介入「家庭系統」的改變?或由系統的重構來改變?或由家庭成員的故事改寫來改變?
課堂活動:心得分享與討論

●指定作業:找1篇具有實證性的家庭介入方法的文獻,並繳交心得報告(@7)
●指定作業#P4:根據上述的個案案例,並提出該案例的介入方法之規劃內容,並於下週進行口頭報告。(12/20上傳至COOL,1-2頁)報告的內容應包括:
1. 機構名稱與工作人員在機構的角色。
2. 簡述家庭預估及說明所欲介入的家庭之主述問題,並陳述選擇該介入目標的理由。
3. 閱讀並引用至少2篇有關介入方法的文獻,討論這些介入家庭問題方法的特色和成效。
4. 選定一種或一組介入方法來介入你所欲介入的家庭問題,說明選擇該介入方法的理由。
5. 詳述所選定介入方法的操作過程與實施步驟,並評論其可能的限制。 
第13週
12/21  家庭問題的介入方法─介入取向的示範
課堂活動:指定作業#P4的口頭報告,個人提出案例報告(書面),並於課堂示範介入方法的內涵及進行方式。 
第14週
12/28  家庭介入的評估設計(Evaluation Research Design):評估方法的選定
1. 如何評估家庭介入方法的成效?有哪些介入評估的設計呢?
2. 如何測量所欲評估的介入目標的達成?應注意事項為何?
課堂活動:心得分享與討論

※建議閱讀文獻
Thyer, B. A., Artelt, T., and Shek, D. T.L. (2003). Using single-system research designs to evaluate practic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for social work in Chinese context,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46(2): 163-176.
Zeira, A. and Rosen, A. (2000) Unraveling “tacit knowledge”: What social workers do and why they do it? Social Service Review, 74(1): 103-123.
Brook, J. and McDonald, T. P. (2007). Evaluation the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substance abuse intervention on successful reunification,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17(6): 664-673.

●指定作業:選擇上述文獻之一,繳交心得報告(1頁為限),於課堂分享(@8)

*12/29(三)上午
專題演講:專家介紹「家庭團體會議」歷程,繳交心得報告(加分作業#2)
(01/11上傳COOL,加分作業#2。) 
第15週
01/04  家庭社會工作的倫理議題;課程結束與回饋
1. 介入家庭問題可能遭遇的實務倫理議題為何?
2. 進行介入方法和評估的設計時會遭遇何種倫理議題?
課堂活動:演講與討論

※建議閱讀文獻:
Reamer, Frederic G. (2005). Documentation in Social Work: Evolving Ethical and Risk-Management Standards, Social Work, 50(4): 325-334.
Starin, A. C. (2005). Clients role choices: Unexplored factors in intervention decisions, Clinical Social Work Journal, 34(1): 101-119.